查看原文
其他

1937年:上海人的大江大海

2017-08-13 老周 老周望野眼

前两年龙应台的一本《大江大海1949》相当出名。如果说台湾人的大江大海是1949的话,那么上海人的大江大海,毫无疑问是1937年。而且,上海人的1937年比台湾人的1949更壮烈、更残酷、更狰狞、更动荡。1949年能去台湾的,要么是吃粮当兵的国军,老百姓能去的,起码要买得起一张船票,带得走一点金银细软。而1937年,从80年前的今天,8月13日开始,江苏、浙江……无数的难民挑着担、划着船,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来到这座远东第一都市,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身无分文,他们唯一想的,是越过租界边境、进入孤岛,活命!与此同时,国军虎贲和来犯的日军在上海展开空前的激战,国民政府在上海的十年生聚毁于一旦,闸北、南市……原来已经建设得很有规模的城市,化为焦土。今天是“八一三淞沪会战”开战八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开启了上海历史新的一页。上海这座城市的规模、格局、模样、状态,上海人的三观、性格、习惯、生态……一切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今天特地找了一些1937年的老照片,看看八十年前的现在,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在选照片时,我特别中意那些街景,以及人的表情、状态,那是我们的先辈,在一个同样炎热的夏季遇到的真实情景,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1、1937年的上海,远东第一大都市



2、战前的外滩


3、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


4、跑马厅和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5、原来的跑马厅还有这样一座城堡式建筑


6、和平饭店


7、南京路的大新公司



8、四川中路的东亚银行大楼


9、乍浦路桥和远处的新天安堂


10、电影广告


11、南京路街景


12、外白渡桥和百老汇大厦


13、国民政府刚刚庆祝上海市政府成立十周年


14、租界里的华人警察


15、邮递员


16、公共租界工部局雇佣的清洁工


17、街上匆匆走过的行人


18、售卖鸟笼的商店


19、“点心吃伐?”看上去像是荸荠(地梨)


20、大光明电影院


21、国军来了


22、国军的盒子炮队


23、一枚炸弹落在南京路浙江路口的先施公司门口


24、另一颗炸弹落在大世界门口


25、同仇敌忾


26、国军机枪手


27、国军来的是德械师


28、也有的戴英式头盔


29、一名全副武装的国军士兵


30、瞄准!


31、射击!


32、保卫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


33、从四行仓库门前急速穿过的国军士兵


34、一名国军士兵的行为艺术


35、露宿街头的国军士兵



36、一名中国童子军


37、为谢晋元团送旗而一举成名的童子军杨惠敏


38、巷战


39、壮烈殉国的国军一军一师一旅副旅长杨杰少将


40、日本鬼来了!


41、耀武扬威

42、在郊区集结的日军



43、从南京路的天际线略过的战机


44、遭到战火毁坏的上海市政府大楼


45、日军占领上海市政府


46、中国银行大楼门前的日军


47、日军占领杨行


48、日军占领大场


49、年轻的日军士兵


50、正在采访的日本战地记者


51、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正在拍摄日军


52、日军洞穿的钢盔


53、被日军俘虏的国军士兵


54、正在和日军协商的租界武装万国商团


55、抽支烟


56、再搓搓小麻将


57、在日军的注视下招摇过市


58、撤入租界的国军军官


59、撤入租界的国军伤兵


60、救死扶伤的教会人士


61、圣心医院的救护车


62、在街头游行的红卍字会成员


63、红十字会的收容车


64、马路上的装甲车


65、街头工事


66、国军援军到来


67、受伤的国军士兵


68、国军的伤兵医院


69、谢晋元团撤入租界


70、在胶州路孤军营坚持斗争的谢晋元团


71、万国商团“脚翘黄天保”



72、日军在外白渡桥设卡检查


73、四川路桥


74、租界成为“孤岛”


75、租界中的戒毒所


76、国军士兵和身穿国军军装的孩子


77、大量难民涌入租界



78、捡点米


79、街景


80、不能进入租界的难民,只能戴上膏药旗标记以证明“良民”身份



81、龙华古寺的佛像


82、占领龙华古寺的日军


83、难民


84、抓到一个汉奸


85、颠倒黑白的日军宣传照,宝山路成了安乐土?


86、扶老携幼


87、拖家带口


88、检疫检查


89、码头上焦急的人们



90、日军的战地明信片发售处


91、写家信的日军士兵


92、挂着日本国旗的黄包车


93、欢迎日军的中国孩子……一声叹息


94、有些学校开始教授日语



95、这才是中国人真实的生活



96、挑着扁担的郊区农民


97、老百姓在舢板上的午餐


98、一对小姐妹


99、生活再艰难,孩子总是可爱的


100、所有的奉献、苦难、牺牲,难道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安稳地吃一口饭吗?


最近我还写了

法租界的电线木头和洋场才子的骷榔头

半条吉安路的三教和九流

长亭外的李叔同,古道边的土方车

回1981年的上海吃吃玩玩买买买

我的前半生我也来讲讲

1947年的上海


苹果手机打赏专用(打赏请千万留言):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